【永續新知】面對永續法規巨浪:一表看懂生物炭助企業化合規壓力為負碳資產
2025-10-09永續法規巨浪:一表看懂生物炭助企業化合規壓力為負碳資產
摘要:
· 全球永續法規(如《全球塑膠公約》、ESPR……等)正從「自願」走向「強制合規」,迫使企業加速轉型並提升數據透明度。
· 生物炭是聯合國IPCC認可的負排放技術(NET),能將大氣中二氧化碳以固體碳形式長期穩定儲存,提供國際認可的負碳數據。
· 憑藉國際認證與數據資產化能力,生物炭能助企業有效掌握 DPP、範疇三與 TNFD揭露,並將合規成本轉化為可入帳的負碳資產。
關鍵字:《全球塑膠公約(Global Plastics Treaty)》、歐盟《永續產品生態設計法規(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, ESPR)》、數位產品護照(Digital Product Passport, DPP)、《國際財務報導準則(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, IFRS)》、《自然相關財務揭露(Taskforce on Nature-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, TNFD)》、生物炭(Biochar)、負排放技術(Negative Emissions Technologies, NET)、碳移除(Carbon Dioxide Removal, CDR)、數位化監測、報告與驗證(Digital Monitoring, Reporting, and Verification, dMRV)
目錄:
1. 永續法規巨浪下的企業挑戰
1.1 法規趨勢:從「自願揭露」走向「強制合規」
1.2 全面壓力:四大法規對價值鏈的深度要求
2. 生物炭的核心策略:化合規壓力為負碳資產
2.1 一表看懂生物炭的全方位負碳價值
2.2 從合規壓力到財務新資產:生物炭的戰略意涵
3. 生物炭三大應用:助企業掌握 DPP、範疇三與 TNFD揭露
3.1 複合材料:因應《塑膠公約》與 DPP 透明化
3.2 碳匯憑證:IFRS S2 範疇三的財務新資產
3.3 土壤改良:TNFD 自然資本復育的完美契合
4. 產業公信力:亞洲領先的國際認證與 dMRV 技術
5. 布局負碳經濟:企業策略布局與合作價值
1.永續法規巨浪下的企業挑戰
全球永續法規的推進,正逐步改變企業競爭的規則。當市場開始以數據透明度與環境責任做為衡量標準,永續表現已不只是品牌附加價值,而是企業長期競爭力的核心。面對這股變局,企業唯有從策略高度重新思考定位,才能在合規與成長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。
1.1法規趨勢:從「自願揭露」走向「強制合規」
這場競爭規則的轉變,源自國際法規的根本性變革,從「鼓勵自願揭露」正式邁向「強制性合規」。過去被視為形象加分的永續作為,如今已成為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,也讓永續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驗證性成為新的競爭門檻。
近年來,《全球塑膠公約》、ESPR (歐盟《永續產品生態設計法規》,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)、IFRS S2(《國際財務報導準則》第S2號「氣候相關揭露」,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S2 — Climate-related Disclosures)與 TNFD(《自然相關財務揭露》,Taskforce on Nature-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)等法規陸續上路,標誌著全球市場正邁入「以數據為核心」的永續治理時代。
這些規範不僅要求企業揭露碳排放與自然風險,更要求其提供可追溯、可驗證、具國際公信力的永續數據。在這股浪潮下,誰能率先建立完善的永續數據體系,誰就能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取得領先。當前企業面臨的合規壓力,主要由以下四股深度交織的法規力量組成:
一、《全球塑膠公約》:公約目標是制定具法律約束力的文件,要求從源頭減少塑膠污染並推動循環經濟。這直接挑戰了傳統製造業的材料使用,強制要求企業在產品生命週期中進行材料替代與減量。
二、ESPR:核心機制是透過數位產品護照(DPP),強制要求供應鏈提供產品的價值鏈透明化數據。這項法規將數據完整性與產品永續性設為新的市場標準,確保產品數據從源頭到末端皆需揭露。
三、IFRS S2:強制將氣候風險與機會納入企業財務報表,要求企業必須揭露完整的範疇三碳排放數據。高品質的碳匯憑證將被視為可量化、可入帳的財務資產。
四、TNFD:要求企業評估並揭露其營運活動對自然資本與生物多樣性的衝擊。目標是將環境的「外部性」內化為企業的核心營運風險,推動企業採取具體的自然復育行動。
這些法規共同形成全面壓力,要求企業必須找到一個能同時解決塑膠、氣候、金融與自然挑戰的綜合性策略方案。
2.生物炭的用途?可以拿來做什麼?生物炭的核心策略:化合規壓力為負碳資產
在亞洲市場中,已有永續先行者率先以生物炭技術回應四大法規的衝擊,展現出從合規挑戰中創造新價值的路徑。憑藉國際級認證體系與可驗證的數據資產化能力,這類企業不再只是材料供應商,而是協助品牌實現永續轉型的策略夥伴。
延伸閱讀:TCHAR光泰環能取得了臺灣第一個「歐洲生物炭驗證 EBC certificate」
生物炭技術的核心價值,在於將原本被視為成本的合規壓力(減碳),轉化為可量化、可交易的負碳數據資產,讓企業在法規巨浪下不僅合規,更能創造財務與品牌的雙重競爭優勢。
2.1一表看懂生物炭的全方位負碳價值
生物炭做為一種負排放技術(Negative Emissions Technologies, NET),其多重優勢可拆解為以下四個面向的關鍵價值,詳見下表。
2.2從合規壓力到財務新資產:生物炭的戰略意涵
企業面臨的永續挑戰,其真正的戰略意涵並非在於「如何合規」,而在於能否將合規成本轉化為企業的長期競爭力與有形資產。而促使這場價值轉型的決定性力量,正是國際財務揭露準則的變革。
IFRS S2 的強制實施,意味著永續正式納入財務報表,成為企業財務治理的一部分。
過去,碳權或碳匯大多被視為「無形資產」或「營運成本」。如今,高品質且具國際認證的碳匯憑證,已能被量化並納入資產負債表,成為新的財務資產。
而要將這項財務價值真正落實於企業策略,則必須仰賴技術與數據的全面整合。因此,能夠成為企業一站式解方的,正是少數同時具備永久碳移除(Carbon Dioxide Removal, CDR)能力、國際級認證體系與數據資產化的方案。這也讓合規壓力得以徹底轉型為可入帳的戰略性財務資產。
延伸閱讀:國際碳移除設備 — 臺灣山椒魚號|企業永續經營的全方位解方
3.挑戰生物炭三大應用:助企業掌握 DPP、範疇三與 TNFD 揭露
生物炭技術提供給企業三種具體的應用路徑,以全面性地掌握四大永續法規的要求:
3.1複合材料:因應《塑膠公約》與 DPP 透明化
《全球塑膠公約》要求減少塑膠用量。市場上已有創新解方:生物炭塑膠複合材料,能直接做為塑膠製品的替代與減量方案,降低產品的塑膠用量與碳足跡。
更關鍵的是,透過 dMRV (數位化監督、報告、驗證,Digital Monitoring, Reporting, and Verification)系統與 EBC 歐洲生物炭驗證,這類複合材料能提供具國際公信力的負碳數據,滿足 DPP(數位產品護照)對供應鏈透明化的數據要求。
延伸閱讀:隱身中科的生物炭永續材料專家,光泰環能助台廠打造低碳跑步機、電子產品
IFRS S2 要求企業揭露完整的範疇三(價值鏈)碳排放。範疇三的減排極難控制,而購買高品質的碳移除(CDR)資產,是企業達成範疇三目標的關鍵。
判斷 CDR 資產能否成為財務級資產,取決於其憑證的國際公信力。 取得國際碳匯憑證(C-sink),代表該方案已符合如歐洲生物炭驗證(European Biochar certificate, EBC)、dMRV 數位驗證技術等頂級標準。尤其被 CDR.fyi (全球第三方碳移除平台) 登錄為亞洲首個設備專案的憑證,更是市場稀缺性的證明。這張高門檻憑證代表了經國際認可的碳移除量,能夠:
一、抵消企業自身難以避免的範疇三排放。
二、做為可交易的財務資產,提升企業財務報表的永續表現。
- 3.3 土壤改良:TNFD 自然資本復育的完美契合
TNFD 要求企業必須掌握其營運活動對自然資本(如土壤健康、生物多樣性)的依賴與影響。
生物炭能顯著改善土壤健康、提升肥力及生態多樣性,成為企業實踐再生農業與自然資本復育的有效工具。這不僅是解決自然相關風險的實質行動,也為 TNFD 的揭露提供了可量化的行動數據。
4.產業公信力:亞洲領先的國際認證與 dMRV 技術
生物炭的價值,最終取決於其數據的公信力與可驗證性。若要將負碳數據成功轉化為具備最高公信力的財務資產,解決方案必須符合國際級標準與數據規範。以獲得 CDR.fyi 登錄為亞洲首個設備專案,即「臺灣山椒魚號 (Formosan Salamander)」為例,該頂級解決方案體現了以下關鍵門檻:
一、國際雙重認證:具備 EBC 歐洲生物炭驗證與 Carbon Sink 碳匯信用等國際級雙重認證,奠定數據的最高品質基礎。
二、CDR 全球登錄:經 CDR.fyi 平台登錄,證明其碳移除量符合最嚴格的國際標準,並體現了亞洲市場的領先地位。
三、dMRV 數位資產化:應用 dMRV 數位化監督法,確保所產生的每一個負碳數據皆可量測、可報告、可驗證(MRV),從根本上確立數據資產的可靠性與財務價值。
延伸閱讀:在國際碳移除資訊整合平台上看見光泰環能與臺灣山椒魚號
5.布局負碳經濟:企業策略布局與合作價值
全球生物炭市場的快速擴張,已為企業開闢了一條將合規成本轉化為戰略性資產的明確路徑。面對四大法規巨浪,企業領導者必須採行前瞻性的策略,將挑戰轉化為市場的競爭優勢。
在亞洲市場上,能夠提供國際雙重認證(EBC、Carbon Sink)與dMRV 數位化監督法的解決方案,已成為企業達成永續目標的新興策略典範。這類具備最高公信力標準的方案,是企業實現以下三大戰略目標的最佳選擇:
一、財務新資產:提供可計入資產負債表的財務級碳匯數據,有效達成 IFRS S2 的範疇三揭露要求。
二、數據公信力:憑藉國際認可的負碳數據,以一站式服務因應 DPP 價值鏈透明化需求。
三、全面因應:透過土壤改良功能,契合 TNFD 的自然資本復育目標。
現在,正是企業決策者掌握主動權的關鍵時刻。與其將資源投入於不斷增加的合規支出,不如將其轉向高品質負碳資產的布局,攜手具備亞洲最高標準與國際公信力的永續轉型夥伴,共同開啟負碳經濟的企業永續轉型藍圖。